|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0 22: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力度较弱。当前困境儿童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来获得支持,社会支持力度薄弱,能够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的本土社会力量微乎其微。
二、服务对接乡镇社工服务的“三方”对接。“三方”主要指民政所、社区、社工站。社区具有“先天性”优势,社工站作为即将开展实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主动与其他两方做好前期对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1.建立服务联系。社工在日常服务中与民政所及辖区内社区的接触频率居多,乡镇社工站需要依赖民政所完成与各个社区的初次对接。初次见面,最好采用实地面谈的方式。在与社区的对接中,主要以服务对接为主,初期社工站一定要学会主动借助民政所的力量,清楚认识社区书记/主任、负责民政工作的工作人员信息,并与辖区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服务联系。
2.了解社区资源。在对接中,社工要了解社区现有的内外部各类资源,做好资源统计,了解资源使用的程度,有条件的话,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参观,有必要时也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链接社区内部资源。
3.物色服务阵地。了解街道各社区现有的场地条件,实地走访拥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的社区并观察社区内外的环境及社区群体特点,评估社区场地适合开展的服务类型,做好场地评估记录,便于后续服务时充分使用。
三、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贯穿服务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社工站日常沟通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机构、、困境儿童监护人、困境儿童等,而如果接触困境儿童首先其监护人是困境儿童服务开展最好的切入点,这类群体孩子的服务接受度,大部分情况下与监护人的接受度紧密相关。鉴于此,社工重点需要服务的首先是监护人,对于服务接受度高的监护人,社工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现有的观念,鼓励其继续保持善识、善用资源的优势。具体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我介绍。表明身份,介绍自己,介绍社工站及社工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做什么),说明来意,对社工站进行宣传,必要时,服务一次介绍一次,强化意识,加深印象。
2.建立信任。只有得到监护人的信任,服务才能向前迈进,才能更多更深入的接触到困境儿童。可以通过家访交流、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观察监护人的特点,避开服务“雷区”,有选择的“投其所好”,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的沟通技巧,建立起与监护人的信任关系。
3.加深熟悉。通过线上线下持续的沟通,关注关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其在社工能力范围内的需求,成为监护人眼中“有用”的人,不断地加深监护人对社工的熟悉度,逐步成为他们心中的“熟人”。而与困境儿童则需要注重技巧来进行沟通:
(1)面对面沟通。社工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克服困难,努力促成与孩子的面对面沟通。面对面能够更好地通过观察、互动等方式了解挖掘孩子的真实需求,做出最有效的评估,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服务,成效才更加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