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先锋公益网

搜索
查看: 896|回复: 2

乡镇困境儿童工作,社工行动指南!

[复制链接]

986

主题

146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782
发表于 2025-1-10 2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fgy666 于 2025-1-10 22:14 编辑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社会对农村困境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持续加大,各级政府也不断出台关于困境儿童的福利政策,并开始转变对困境儿童的救助方式,由传统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救助,为困境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福利保障和政策保障,乡村困境儿童工作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工作步伐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社会问题,农村困境儿童的数量依然庞大,全国困境儿童仍有数百万计,他们仍面临着恶劣的生活学习环境及各种挑战;而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助人理念,除了能解决困境儿童的基本需求外,还可以促进其自身发展,增强抗逆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乡镇社工站聚焦的服务群体是多样化的,困境儿童是其重要的服务群体之一。本文以社工站困境儿童社工服务为例做介绍,希望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让服务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而乡镇社工站如要做好困境儿童工作需注意以下几个建议:
一、了解困境儿童特点
1.个人层面:自卑自弃,心灵窗口封闭困境儿童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与家长、老师及同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校不愿参与集体性活动,在家生活娱乐方式单一,偶尔还会与同学、监护人发生言语冲突的情况。
这些孩子多为单亲、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们的心理和思想会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心理缺失;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与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但他们还需要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甚至嘲讽,无疑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儿童不能完全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或是没有意愿与其他人接触,找不到情绪宣泄的对象,无法疏导内心想法,导致在心理上的偏差可能会越积越多,甚至从单一困境进入到多重困境。
2.家庭层面:家境贫寒,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多数困境儿童家庭经济收入微薄且负担较重,经济需求极大,从我们走访的近百位困境儿童的调研数据来看,87%的困境儿童家庭收入低于本地平均水平,31%的家庭仅依靠政府救济为生,无法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另外,家庭对困境儿童的教育不当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以留守儿童为代表的家庭多因生活所需,多数时间忙于外出务工,在与孩子沟通上极其欠缺,同时因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吃力,对于成长中的子女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而对于单亲、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3.社会层面:资源匮乏,支持力度较弱首先,资源浪费显现严重。由于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来源较少,且各种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获得的资源单一且重复,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缺乏针对性,困境儿童的需求在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一些物资不适用于困境儿童或不是他们当前急需的物资,导致资源利用没有达到最大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6

主题

146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78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22: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力度较弱。当前困境儿童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来获得支持,社会支持力度薄弱,能够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的本土社会力量微乎其微。
二、服务对接乡镇社工服务的“三方”对接。“三方”主要指民政所、社区、社工站。社区具有“先天性”优势,社工站作为即将开展实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主动与其他两方做好前期对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1.建立服务联系。社工在日常服务中与民政所及辖区内社区的接触频率居多,乡镇社工站需要依赖民政所完成与各个社区的初次对接。初次见面,最好采用实地面谈的方式。在与社区的对接中,主要以服务对接为主,初期社工站一定要学会主动借助民政所的力量,清楚认识社区书记/主任、负责民政工作的工作人员信息,并与辖区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服务联系。
2.了解社区资源。在对接中,社工要了解社区现有的内外部各类资源,做好资源统计,了解资源使用的程度,有条件的话,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参观,有必要时也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链接社区内部资源。
3.物色服务阵地。了解街道各社区现有的场地条件,实地走访拥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的社区并观察社区内外的环境及社区群体特点,评估社区场地适合开展的服务类型,做好场地评估记录,便于后续服务时充分使用。
三、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贯穿服务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社工站日常沟通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机构、、困境儿童监护人、困境儿童等,而如果接触困境儿童首先其监护人是困境儿童服务开展最好的切入点,这类群体孩子的服务接受度,大部分情况下与监护人的接受度紧密相关。鉴于此,社工重点需要服务的首先是监护人,对于服务接受度高的监护人,社工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现有的观念,鼓励其继续保持善识、善用资源的优势。具体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自我介绍。表明身份,介绍自己,介绍社工站及社工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做什么),说明来意,对社工站进行宣传,必要时,服务一次介绍一次,强化意识,加深印象。
2.建立信任。只有得到监护人的信任,服务才能向前迈进,才能更多更深入的接触到困境儿童。可以通过家访交流、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观察监护人的特点,避开服务“雷区”,有选择的“投其所好”,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的沟通技巧,建立起与监护人的信任关系。
3.加深熟悉。通过线上线下持续的沟通,关注关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其在社工能力范围内的需求,成为监护人眼中“有用”的人,不断地加深监护人对社工的熟悉度,逐步成为他们心中的“熟人”。而与困境儿童则需要注重技巧来进行沟通:
(1)面对面沟通。社工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克服困难,努力促成与孩子的面对面沟通。面对面能够更好地通过观察、互动等方式了解挖掘孩子的真实需求,做出最有效的评估,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服务,成效才更加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6

主题

146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782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2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肯定式沟通。在与困境儿童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部分孩子存在渴望被认可的强烈情感需求,因为自身特殊原因,他们得到的认可普遍较少,社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学会使用肯定性的语言去做出积极回应,为了使回应更显真诚与用心,社工有必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一些与青少年儿童相关的艺术性语言,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肯定性的鼓励,提升其自信心。
(3)发散式沟通。在与困境儿童的沟通中,面对善于表达的孩子,社工应弱化自身的存在感,认真聆听孩子的内心表达,非必要不打断,有需要时可以结合实际适当提问,进一步发散孩子的思维,促进其表达,尤其在初次面谈时,可以通过发散式沟通,尽可能多的捕捉孩子的内心想法,更好地挖掘评估孩子的真实需求。
四、服务的技巧运用困境儿童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服务取得成效离不开一定的服务技巧。在开展困境儿童服务中,可尝试通过采用以下技巧实现服务的突破:
1.再标签。在服务中,我们不免会遇到监护人或困境儿童对自己或他人贴标签的情况。标签也使得监护人对困境儿童产生了习惯性保护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何通过“再标签”的方式教会监护人看到孩子的长处和可成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多鼓励、多认可孩子;如何使困境儿童更好地理解家人、重新定义自己,学会爱与被爱,更加自信向上,是我们开展困境儿童服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2.优势视角。打开不一样的世界,接触他人认知以外最真实的困境儿童,你会惊喜地发现:在优势视角下的困境儿童具有异于常人的独特之处,抓住孩子的优势不断放大、强化、巩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他们获得进步,收获自信,闪闪发光,而这也是我们服务取得成效的关键突破口。
3.“类别”服务。困境儿童类型多样,不同的困境类型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社工在服务中要避免服务的“一锅炖”,服务分类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信息的分类与分析上,要确保实际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差别化。同时,在面临服务接受度不同时,“类别服务”也需要围绕“努力之后有取舍、分析之后有重点、服务之后促转变”等三个阶段的任务展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守护。以上是我个人在本年困境儿童工作中的理解及领悟到的内容及其要点,希忘我们社工始终坚持“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牢牢谨记“服务对象受益”的服务目标,时刻保持真诚友好的服务态度,不断强化“时刻惦记着”的服务意识,坚决拒绝任务心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助力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勇敢蜕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