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先锋公益网

搜索
查看: 849|回复: 0

委员建言:提升城市“青和力” 打造聚才“青堰城”

[复制链接]

1039

主题

1529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210
发表于 2025-2-7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fgy666 于 2025-2-7 17:08 编辑

在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10名委员分别代表所在界别、党派,聚焦“冲刺千亿姜堰”的目标,紧扣“产业提级、城市提能、民生提质、治理提效、队伍提优”,围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便民服务等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即日起,“姜堰政协”微信公众号陆续刊发10名委员的发言。
共青团界别
提升城市“青和力”打造聚才“青堰城”。


(共青团界  卞玉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以打造“青堰友好城”为抓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青创、青业、青游、青享四条专线,全力办好青年实事,“活力姜堰”有了青年人才更加坚实的支撑。前不久,区委全会明确了“冲刺千亿姜堰”的目标,为姜堰未来发展点明了主攻方向、擂响了奋进战鼓、吹响了冲锋号角,迫切呼唤更多的“青春力量”。

新的发展目标
也给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带来了
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结合前期调研
我们发现。


1,堰去不归,非其所愿
基础教育是姜堰的“金字招牌”,但高考“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多,“学成归来”的人才少,缺乏与学子日常的联络沟通,导致在外学子对家乡的留恋感不强。全年由政府牵头或者企业自主开展的招聘会不少,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创新招聘形式,让人才跟岗位“双向奔赴”,在人才招引上从周边地区中“杀出重围”,争夺一席之地。
2,新堰盼来,良木难栖
我区现有各类创新创业空间资源丰富,如智能应急产业园、扬帆创业园、科创中心、电商产业园等,但部分办公空间使用灵活度欠佳,响应青年个性化需求匹配还不够精准。各部门牵头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不少,但真正孵化落地的创业项目不多。就青年技能提升途径、职业发展空间而言,奖补政策普及度、使用率还有待提升,如“求学圆梦”计划即在职青年学历提升补助,2024年仅有48名40周岁以下青年提出申请。
3,青堰筑巢,居之不易
诸如北大街、鹊仙岛等休闲场所在不断更迭中,对青年的集聚效应在不断显现,但需进一步丰富青年热爱的“社交属性”“压力舒缓”“年轻力”等元素。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功能虽然健全,但触角未延伸至青年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现有的人才公寓集中在开发区和高新区,在城西和城南“偏居一隅”,与主城区的距离让青年人才“望而却步”。组织的青年交友活动“相亲”“婚恋”等属性明显,青年参加的意愿度不高。

青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座城市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希望所在。因此,必须始终把青年摆在城市发展的“C位”,着力优化青年发展环境,更好地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推动青年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协同发展:
抛出“橄榄枝”,引得“堰归来”

锚定“康养名城 活力姜堰”定位,不断擦亮“青堰友好城”金名片。

一是用好岗位“蓄电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要围绕精密制造、大健康等特色产业,依托“高校院所行”“百名教授姜堰行”“特色产业城市行”等交流平台,与企业互联互通,梳理企业人才需求职位“清单”,精准“靶向发力”,为青年释放出更多优质岗位。

二是连接互动“强纽带”。积极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桥梁纽带,用好“堰归来”“堰启航”等现有品牌,通过创新化、组织化、精准化举措,持续放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开发实习岗位、创新实习模式,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让返乡大学生多角度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沉浸式感受到城市青年发展的友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们服务家乡、回报桑梓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深挖就业“新洼地”。依托政策发布会、高校人才招聘会等传统形式,探索线上“云招聘”。线上推送招聘信息,举办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打通“以企引才”渠道,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实现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转变。

搭建“主舞台”,唱响“新活力”

推动“青年成长”“青年有为”,主动为青年发展“铺路架桥”。

一是打造更优青创生态。在区优化营商环境4.0版本中加大对青年创业政策的扶持,聚焦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科创领域,选树一批“优秀创业青年”,作为助推姜堰未来科创产业发展的“种子选手”。探索在现有基础上,试点场地租金“零费用”、注册登记“零跑腿”、水电成本“零支出”、培训交流“零距离”,打造“零元创业”姜堰样板。

二是引入更多青培资源。借力高校资源,分类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邀请高职院校教师授课,帮助青年职业发展“通途”变“坦途”。借助社会资源,通过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以赛引才、以赛促训,协助技能人才能力提升。谋求政策资源,紧盯专技类、电商销售类等企业稀缺人才,推动相关政策迭代升级,支持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培育。

三是推出更好青惠措施。鼓励企业建立人才能力贡献与岗位晋升相适的用才措施,解决企业人才晋升难问题。完善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和激励措施,对杰出人才在职称评价和薪资待遇上给予一定优待。探索为青年人才在日常生活上提供便利的保障措施,如在启动资金、生活居住、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

争做“贴心人”,释放“青动能”

做青年的“贴心人”,才能让城市更“动人”。

一是着力解决青年后顾之忧。撬动社会闲置房源,优化“青堰驿站”、人才公寓布局供给,探索落实人才共有产权房制度。联动相关部门推出购车优惠政策,为青年通勤提供经济便捷,打通青年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公益暑托班,探索打造公益幼托班、园区幼托班、机关企业幼托班等,让青年带娃无烦恼。

二是着眼提升城市适青宜居。探索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在北大街、溱湖湾、滨河湾增设城市趣玩、亲子空间、AR互动等区域,为青年提供“休闲好去处”。强化商业综合体品牌招商,围绕青年喜爱的“文创产品”“网红店铺”“宝藏小店”,用好“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友好商户”,打造更多“适青场所”,增强对青年的聚集效应。

三是着重丰富生活文娱休闲。利用“青堰夜校”“青堰有约”等青年集聚功能,以兴趣社群为载体,开辟青年社交“新纪元”,绘就联青“新场景”。激发城区体育场馆动能,面向青年群体定期免费开放或发放体育消费券,让更多青年“动起来”。提高湿地音乐节、街区文化节、街头篮球赛等“含青量”高的活动开展频次,释放更多青春气息。

城市有所作为,青年更有可为


双向奔赴才能同频共振,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青堰友好城”建设一定能够凝聚起广大青年的青春动能,让每一位青年在姜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为“康养名城 活力姜堰”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