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先锋公益网

帖子
查看: 195|回复: 0

马如松:义务辅导数千学子的“中国好人”

[复制链接]

1023

主题

1511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077
发表于 2025-4-13 07: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愿姜城|马如松:义务辅导数千学子的“中国好人”

在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有一位备受敬仰的退休高级教师——马如松,退休之后,并未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在家中开设辅导班,20多年如一日义务为学生们补习数学,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居民和学生家长的尊敬与赞誉。
马如松老师曾是大伦中学的高级教师,任教40多年,教授过初中数学与物理等多个学科。2001年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大伦镇申扬村,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贪玩现象时有发生,爷爷奶奶也无能为力,此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一次,他发现村里有个12岁的孩子在家中经常骂人,便将其接到家中悉心教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引导,孩子很快改变了不足,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经历让马如松萌生了在家办辅导班的想法。他购置了小黑板、三角尺和粉笔,在简陋的小瓦房里开启了义务辅导之路。由于来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农家子弟,甚至还有孤儿,马如松不仅耐心辅导他们的功课,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此,这间小屋便成了孩子们求知的乐园,马老师手持三角尺,在黑板上挥洒自如,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几何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起初,辅导班只有本村的十来个孩子,但随着口碑的传播,前来补习的孩子越来越多,周末时,不仅有本镇的孩子,还有来自蒋垛镇、顾高镇、姜堰城区,甚至南通海安市的孩子也来补课。马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让孩子们在温馨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满意而归。
马老师的家庭并不富裕,身世坎坷,9岁那年,他失去了双亲,成为孤儿,后随姑母生活。他从小懂事勤奋,考上扬州师范学院,20世纪60年代开始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谈及开设义务辅导班的初衷,他深情地说:“我也曾经是一名孤儿,但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培养,我才能做一名人民教师,如今我得感恩,这份初心不能忘记。”
在马老师看来,小课堂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更是他们临时的家。他不仅辅导孩子们的学习,还照应他们的生活,让这里成为孩子们临时的避风港。
“老马不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为了这些孩子,马老师不顾年迈体弱,始终活跃在义务辅导的讲台上。每到周末,他家院子外便停满了电动车、自行车。他的一些学生回忆起那段补课时光,仍满怀感激。“从初一到高中,数理化全在那儿,马老师陪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暑假。他总是慈祥和蔼,从未收过一分钱,我们也从未被骂过。他家房子周围停满了我们的自行车,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骑车去,欢欢喜喜地回家来……”一名学生回忆,尽管她早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但那段青葱岁月仍历历在目。

马如松义务辅导学生二十四年,辅导了数千名学生,其中120多名考取了大中院校,有的成了博士和硕士,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考取了公务员,这些学生纷纷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一名叫小春的同学,从初一到高中的假日都在马老师家上辅导课,高中毕业前,在外打工的父母回来看望马老师,临走时留下一个红包,马老师再三说明服务不收任何费用,家长不肯收回红包,直到他孩子考上政法大学,家长才勉强收回。如今小春已在政府部门工作。马老师的儿子患上重症肝炎,治疗花去了几十万元,最终儿子英年早逝。在这困难期间,他硬是没有和任何人开口求助,更难能可贵的是,辅导班一直没有停止过。
马老师的邻居夏大妈说:“这么多年来,马老师从没有收过一分钱的辅导费,一些家长硬是把钱塞到他手里,他都是一一拒绝,从未领过一次情。”

马如松义务辅导学生24年的先进事迹曾被新华社点评表扬,他本人也被评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年度人物”,荣获“江苏省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姜堰区十佳教师志愿者”等荣誉。2021年3月,姜堰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授予“马如松工作室”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7年,他的辅导班被大伦中学正式授牌,命名为“崇实教育辅导站”。如今“崇实”校外课堂在马如松和青年教师志愿者、镇关工委的带领下,增设了道德、思政等未成年人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合力装扮留守青少年的七彩童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