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心守护者成网根:用爱编织留守儿童的成长摇篮
在三水街道的街巷阡陌间,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先锋公益三水街道分会副会长、军铺社区书记成网根。他以基层为纸、实干为笔,在留守儿童成长的画卷上绘就温暖底色,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他以脚步丈量责任:织密关爱网络
成网根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摞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从家庭结构到心理状态,从学业进展到兴趣爱好,每个细节都标注着走访日期与跟进计划。他带领团队构建“三级联动”关爱机制,通过每月入户走访、每季度成长评估、每年需求调研,建立“一生一档”精准帮扶台账。
在推进“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他连续三个月放弃周末休息,带领志愿者逐户征求意见,协调闲置校舍改造,对接教育部门配置教学设备。如今,这个集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于一体的温馨空间,已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个家”。
他以创新破解难题:搭建成长阶梯
面对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成网根创新推出“云上课堂”项目,联合高校志愿者开发在线课程,通过“双师教学”模式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他积极对接企业设立“雏鹰助学金”,建立“学业进步-品德养成-社会实践”三维评价体系,让帮扶从“输血”转向“造血”。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孤独问题,他策划“心灵树洞”信箱计划,培训社区志愿者成为“知心姐姐”,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当发现单亲家庭儿童小雨因长期缺乏陪伴产生自闭倾向时,他连续三个月每天利用午休时间陪孩子读书、做游戏,最终帮助其重展笑颜。
他以真情凝聚力量:构筑爱心共同体
在成网根的带动下,三水街道形成“1+N”关爱矩阵:12个社区建立“爱心驿站”,38家企事业单位组建“护苗联盟”,200余名志愿者化身“代理家长”。他创新设计“时间银行”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社区服务积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疫情期间,他发起“云端陪伴”行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24小时在线辅导。当得知困境儿童小杰家中网络中断,他立即联系电信公司恢复信号,并自费为其购买学习平板。这种“不漏一人”的坚守,让关爱之网越织越密。
他以初心践行使命:书写时代答卷
二十载春秋,成网根的皮鞋磨破十余双,手机里存着300多个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方式,办公室墙上挂满孩子们寄来的感谢画作。他推动建立的“成长档案”系统,已帮助237名儿童顺利升学,协调解决心理问题86例,组织公益活动420余场。
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从“单向救助”到“双向成长”,成网根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智慧。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扎根泥土、服务群众的缩影,更彰显着共产党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赤子情怀。
如今,三水街道的留守儿童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社区里回荡着欢声笑语。这动人的景象,正是对成网根三十年坚守最好的注脚——他以基层为舞台,用爱心作音符,谱写出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