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团市委联合举办“微笑北京”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发布“微笑北京”志愿服务品牌计划。京华大地上,温暖的“柠檬黄”、明亮的“志愿蓝”、鲜艳的“平安红”时时用微笑传递爱与温暖,处处以善举传递光和热。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对多地而言,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一直是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涉及面广,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截至目前,全省现有注册志愿者近2000万,活跃志愿者近1200万,占常住人口18%。在大家的踊跃参与下,“武林大妈”“德清嫂”“乌镇管家”“红枫义警”等志愿服务品牌纷纷涌现,服务内容覆盖日常生活、文明劝导、抢险救灾等方面,不仅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成了浙江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志愿服务的品牌,不只在于队伍,也在品牌活动、品牌项目等方面。在打造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构建品牌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是多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大重点。湖北省襄阳市持续拓展“襄当行”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坚持方阵式晋级、本土化实践、全民化参与,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各地创塑“雷锋哥”“谷志汇”等特色活动品牌,积极培育做强“格桑花”“拾穗者”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河北省衡水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持之‘益衡’”志愿服务品牌创建为牵引,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在环保领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节水等行动,并建立全市爱鸟护鸟志愿者协会,用志愿力量守护绿水青山;面对新就业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系列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化以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突出的变化是志愿服务影响力的提升。品牌具备的标识性、引领性、示范性,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快速扩散,带动更多人投入“做好事”的事业中。其中最直观的表现,是越来越多享受志愿服务的人群,从受益者变成参与者,把关爱传递给更多人,汇聚形成源源不断的向上向善的力量。上海市宝山区在积极推动党建引领骑手友好型城区建设中,不断创新突破新兴领域志愿服务。在宝山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淞南镇以社区保安、网约配送员群体为重点,推出“哥俩好”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项目,让新就业群体在被关爱的同时,参与志愿服务。聚焦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发现孵化机制,宝山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征集,通过项目发现、孵化、支持、评估、推广等全流程,搭建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平台。同时,重点关注社会有需求和有特色的项目,开展社区服务类、环保类等专项项目推选活动。随着志愿服务品牌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品牌被熟悉了解,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参与其中,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快乐。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报》3月25日头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