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名片:鲍思琪,女,23岁,中共党员,籍贯江苏泰州,现服务于兴化市兴东镇人民政府。本科毕业于南京传媒学院,曾获评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省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一等奖学金。
兴化市政府门前和市区主要干道的隔离带上的标语“垒土成垛 择高向上”跃然眼前,那一刻,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预示着一段不凡旅程的开始。
2024年7月22日,初至兴化,倒计时就已开始。转眼间,十个月的光阴匆匆而过,我以时间为笔,书写着成长的篇章。这段时光虽短,但人与事的交织、情感的累积,已深深烙印于心。著名词作家阎肃将兴化称为“我的梦里水乡”,兴化不仅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也激发了我“融得进、沉得下、干得好”的信心与决心。
既来之,则安之。身在泥土,心向光明。在学校里读过的乡村振兴文章,终究还是要在基层一线中接受考验。初到基层,本领恐慌、经验不足、语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标签打在身上,让我一时手足无措。“哈哈!小鲍你刚来没多久,我再给你讲些我们村的具体情况”“平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来找我”……
工作中,我一边熟悉镇上的环境,一边珍惜每一次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听到不懂的,我就多询问几遍。碰到办事的群众,我会尽力去听他说的每一个字,直至明白他的意思,解决他的诉求。从“那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到“小鲍真心不错”,幸福在我心里发了芽、结了果。只有融入群众“朋友圈”,才能完成从“书上说”到“实际干”的华丽转身。经风雨,沐霜雪。前路漫漫,上下求索。初入职场的我,实践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有待提高,更多的只有“我可以学”的不服输的韧劲。
如今在宣传科的工作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与方向,负责兴东镇政府微信公众号“兴东之窗”的编辑,同时我也陪同市人大代表参观兴东镇人大代表之家并介绍工作情况;兴东镇版权宣传周活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可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的事,就是为此。
每结束一场宣讲活动,总会有调皮的孩童突然窜出,挂在我胳膊上追问“姐姐你讲话好温柔呀,啥时候再来举办活动呀”;大叔会拽住我的衣角将自己种的萝卜硬塞进我手里,“尝尝自家种的,比城里卖的甜”……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只是用脚步丈量的距离,更是用真情焐热的人心,这份在泥土芬芳中生长的情谊,将永远是我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正青春,不虚度。全力以赴,不负韶华。回首过往的主持经历,我的心中满是感慨与感恩。每一次主持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在活动现场,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只有保持冷静,迅速做出反应,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与工作人员、表演者的密切配合,更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我要衷心感谢每一个给予我主持登台机会的人,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站在舞台上,锻炼自己,也让我学会思考,学会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大小事。青春正好,我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会倍加珍惜。
在兴化,兴化团市委于每个节日送来的慰问与祝福,如暖阳照进心间,让我们这些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时刻被家的温暖环绕。青春,是奋斗的黄金时期,更是逐梦的好时光。我怀揣对乡村的热爱奔赴于此,虽有挑战,但团市委的陪伴让我不孤单、不迷茫。他们是我坚实的后盾,遇难题时出谋划策、提供资源,有成绩时鼓掌喝彩、鼓励前行。我将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