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fgy666 于 2025-6-21 16:34 编辑
退休女工赵厚萍:用平凡善举,温暖两座城的心房
(一) 退休不退热:从送货工到“公益急先锋”
2020年,本该在儿子工厂里清闲打杂、送送货的60岁退休女工赵厚萍,做出了一个改变生活的选择——加入先锋公益。从此,她成了团队里最“闲不住”的身影。“只要群里喊一声缺志愿者,赵姐准是第一个报名!”队友们这样评价她。放下手头的活计,穿梭于各类公益活动现场,成为她的日常:给孤寡老人扛送物资时,她是默默付出的搬运工;每月固定的捐款箱前,也总有她悄然放下的心意。“公益不是任务,”赵厚萍说得很朴实,“是看见别人需要,就想搭把手,心里就踏实了。”这份朴素的善念,是她行动的源泉。
(二)寒冬里的暖阳:一盆冰水与老人的泪
前年深冬,寒风刺骨。赵厚萍带着志愿者敲开了孤寡老人陈厚加破旧的房门。屋内昏暗逼仄,杂物堆积,唯一的一张桌子糊满了经年累月的厚重油污,几乎看不出本色。老人蜷缩在冰冷的床边,眼神黯淡无光。“叔,咱把屋子拾掇拾掇,亮堂点!”赵厚萍没有丝毫犹豫。她顶着零下低温,吃力地将那张沉甸甸的桌子搬到寒风凛冽的院子里。蹲在冰冷的地上,她先用热水浇化冻硬的油垢,接着拿起刷子,蘸着刺骨的冰水,一点点、一寸寸地用力刮擦那些板结的污块。冰水迅速浸透了薄薄的手套,冻得她的手指通红发木,但她咬紧牙关,硬是将那张布满沧桑的桌面,刷洗得露出了久违的木色光泽。当焕然一新的桌子被抬回屋里,老人颤巍巍地抓住赵厚萍那双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的手,浑浊的双眼噙满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围观的邻居们无不唏嘘动容:“这大冷天的,不是亲闺女,却比亲闺女还亲啊!”
(三) 五年坚守:“编外家人”的无声承诺
在三水街道天民社区,59岁的残疾人刘永兵曾深陷绝望的泥潭:妻子因精神问题走失多年,唯一的儿子也疑似遗传不幸走失。双腿瘫痪、仅有一只手能活动的他,连为自己做一顿热乎饭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赵厚萍得知后,悄然走进了刘永兵孤寂的生活,成了他风雨无阻的“编外家人”。
舌尖上的牵挂: 自己亲手包的热腾腾的水饺、精心腌制的流油咸鸭蛋,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刘永兵的餐桌上。
小屋里的整洁: 每月雷打不动,赵厚萍都会准时到来。扫地、擦洗积满油烟的灶台、耐心搓洗堆积的衣物……她用一双勤劳的手,将原本杂乱无章的小屋打理得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菜园里的心意:自家小菜园里的青菜绿了,番茄红了,赵厚萍总会摘下最新鲜饱满的一筐,笑盈盈地送到刘永兵跟前:“永兵,尝尝,自家种的,新鲜着呢!”
“赵大姐用行动给所有人上了一课,”社区陈书记提起她,话语里充满深深的敬佩,“她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公益,未必惊天动地,而是把别人的难处,真真切切地装进自己心里,当成自己的心事来办。”
(四)微光成炬:平凡善意的力量
如今,赵厚萍的故事像和煦的春风,在社区邻里间口口相传,温暖着人心,也悄然点燃了更多善意的火种。越来越多人受到感召,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有人不解地问她:“退休了,不好好享清福,这么辛苦图个啥?”赵厚萍总是摆摆手,脸上漾开温暖的笑意:“我有手有脚,身体还行,能帮一点是一点。你看陈大爷摸着干净桌子时的笑,看永兵吃上热乎饭时的样子,这不就是最实在的‘图头’吗?”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坚持。赵厚萍,这位普通的退休女工,用她退休后的时光,在送货车的轨迹与公益之路的交织中,画下了一条无比温暖的光带。她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并相信:正是无数普通人发自内心的、日积月累的平凡善意,汇聚成了这世间最坚韧、最动人的光芒,足以驱散阴霾,温暖整座城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